|
|
|
|
|
您当前的位置:本地通首页 > 本地历史 > 平凉历史文化

平凉历史文化

关键词:平凉历史    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
  • 相关机构: 平凉
  • 电 话:
  • 网 址:http://
  • 感谢 886zln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
  • 点击率:12651

   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

平凉市位于陇山东麓,泾河上游,是关中西去北上的古道要冲;又依六盘三关之险,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。历史悠久,建制变革较大。
  公元前二七二年,秦昭王灭义渠戎,置陇西、北地、上郡,平凉入秦的版图,属北地郡。
  汉武帝元鼎三年(公元前一一四年)分北地郡置安定郡(治所在高平,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境),平凉全境改属安定郡;东汉并泾阳入朝那,平凉属凉州刺史部安定郡的朝那、乌氏二县。 
  三国时曹魏于郡上设州,此地属雍州安定郡,恢复了泾阳县。西晋又废泾阳县,新置都卢县,平凉市境东部属朝那县,西部属都卢县。
  十六国南北朝是最乱的时期,平凉全境先后为前赵、后赵、前秦、后秦、夏、北魏、西魏、北周所领有,建制变化很大。前秦永兴二年(公元三五八年)苻坚欲进攻前凉,置平凉郡(初治高平镇,后治鹑阴),取平定凉国之意,平凉之名始见于史册。以后,前秦苻坚曾以平凉为根本,向后秦反攻:夏赫连定曾即皇帝位于平凉。北周武帝建德元年(公元五七二年)于今市境的西北部治平凉县,属长城郡。是平凉市建制的开始,距现在一千四百一十年。 
  隋代,开皇三年(公元五八四年)废郡置州,平凉市属原州。大业初又废州置郡,平凉市属平凉郡。
  唐武德元年(公元六一八年)复置原州,治平高。天宝元年(公元七四二年)再改平凉郡,旋复为原州,平凉市属原州。贞元七年(公元七九一年)泾原节度使刘昌筑平凉城扼弹筝峡口,奠定今平凉市城址,距现在一千一百九十一年。宪宗元和四年(公元八零九年)移行渭州于平凉,平凉市废。广明初复陷吐蕃,中和四年收复为渭州治。 
  唐末,李茂贞据凤翔称岐王,渭州属于岐,历后梁。后唐明宗天成元年(公元九二六年)灭岐,渭州属后唐。后唐清太二年(公元九三五年)以原平凉市的安国、耀武二镇复置平凉市,属泾州;后晋天福五年(公元九四零年)改属渭州。 宋代,仍为渭州治所,属泾原路,为泾原路经略安抚使驻地,与西夏接壤,是当时的军事重镇;至大观二年,共领泾州、原州、渭州、西安州、会州、德顺军、镇戎军、怀德军等五州三军,遂代泾州、原州成为这一地区的政治军事中心。徽宗政和七年(公元一一一七年)置平凉军,设节度使。 金代开六盘道,大定二十七年(公元一一八七年)始置平凉府,辖五县,属凤翔路。平凉市为府治所。
  元代仍以平凉为府,辖三县,属巩昌总帅府,并潘原县入平凉市,平凉市仍为府治所。自此,平凉市的辖境再未有大的变动。 明代的平凉府辖三州七县,属陕西布政使司关内道;平凉市仍为府治所。
  明朝有平凉通判——油恭。
  清初沿明制,属陕西布政使司。康熙八年(公元一六六九年)改属甘肃布政使司,平凉仍为府,府上设道:初为平庆泾固化道,同治末改为平庆泾固化盐法兵备道,平凉县为道、府治所。
  一九一二年即民国元年废府,仍设道。一九一三年改平庆泾固化道为陇东道,设观察使;后改为泾原道,设道尹。一九二七年改设泾原区行政长,一九三五年改为甘肃省第二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。平凉县为道、署驻地。
  一九四七年七月二十八日平凉解放,成立了平凉市人民政府。一九五零年由县城内划出城关和郊区另设平凉市。一九五八年十二月撤销平凉、华亭两县并入平凉市。一九六一年十一月恢复华亭县。一九六四年元月撤销平凉市,恢复平凉县。二零零二年九月,平凉撤地建市。
赞助商提供的广告
纠错信息:(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)
其他本地历史信息

电话:010-61744288 传真:010-61744588 邮箱:union#ccoo.cn
地址:北京昌平区北七家宏福11号院创意空间305-308 邮编:
Copyright © 2004-2024 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  技术支持:城市联盟
不良信息举报中心
='{"id":"10"}'>